国际癌症研究署的最新数据显示,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37.4万例,分别占全球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44.0%和48.6%。广州医院国际精准肿瘤中心马玉芳教授表示: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大城市的年轻人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
近年来,胃癌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在欧美、日本都比较明显。这是因为,随着冰箱的普及,人们更易获得新鲜的蔬菜水果,加之公共卫生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逐步下降,进而使胃癌的发病率降低。
但是,另外一种类型的胃癌,即非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癌发病率逐渐增加,这类胃癌目前在所有胃癌的发病率中占1%~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增多,所以这类胃癌的发病率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有增加趋势。
胃癌危险因素:警惕3大伤胃的危险分子
1、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被列为人类胃癌第一类致癌源。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胃癌发生风险会增加4—6倍,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之一。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两种途径传染。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家庭用餐可以采用分餐制;外食最好自备餐具;少吃生食,不吃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大排档等。
2、高盐、辛辣刺激的饮食
盐分摄取过多,会损坏胃黏膜屏障,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高发。因此应将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10g以下,6g左右为宜,腌菜、腊肉、腊肠等也要少吃。
虽然适量的辣椒素可以促进胃部蠕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胃粘膜,但过量会对胃造成伤害。据研究表明,辣椒素含量在1%—5%范围内,对胃有保护作用,所以平常可以在一些食物中适量加一些辣椒调味。
3、酒精
酒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饮酒后,乙醇会在胃中储留,可使胃粘膜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进而引发胃痛、反酸等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
喝酒之前可以服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根、硫糖铝等;也可以吃些清淡菜肴及水果,以减少酒精的损害。
胃癌早期症状
胃癌的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或疼痛。在胃癌的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胀气、轻度恶心、丧失食欲。胃灼热等,在胃癌的中晚期阶段时,可能会出现血便、呕吐、体重减轻、腹痛、腹水、吞咽困难等症状。
胃癌治疗
智慧精准放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肿瘤放疗实现了“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的治疗模式,可概括为“四最”,即靶区(病变区)内受照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内剂量分布最均匀,靶区定位及照射最准确。
长期以来,放疗在癌症治疗中都处于“配角”地位,很多人罹患癌症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术开刀。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新技术的出现,放疗已告别“机关枪扫射”般的模糊照射时代,能够对肿瘤实现“智慧、精准”的放疗,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误伤,不仅疗效更显著,副作用也更少。如今,智慧精准放疗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胃癌预后
胃癌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取决于癌症的阶段,癌细胞仅在胃中还是已扩散到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还有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除此之外,智慧精准放疗对全身各部位的肿瘤都有治疗作用,特别对实质器官肿瘤有治疗优势,比如:颅内、头颈部、肺部、肝部、前列腺、胰腺、肾脏、子宫及腹膜后肿物等,通过核辐射的能量聚焦,根据影像学的诊断,实施精准“制导”,准确打击,摧毁肿瘤细胞。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癌细胞的再次复发。
一开始就因积极地预防胃癌,后续如果出现胃癌的相关症状也不应忽视,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