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被追缴税款和罚款13.41亿元的事刷屏了。
我们是专业做股权设计的,不是专业做财税的,但看到很多误读,研究了与税相关法律后写这篇文章。
一、薇娅涉税13亿元拆解
根据杭州市税务局网站披露:
1.1被查税期间
薇娅(黄薇)被查税的期间是年和年,年没有被罚。
薇娅丈夫的致歉信说:自年11月终止了所谓的税务规划统筹,按照45%个人所得税率全额缴纳薇娅相关税款。
1.2涉税金额
对黄薇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涉及四种类型:
(1)没交税但主动补缴部分,除了补税以外,再处0.6倍罚款。
包括隐匿收入偷税5亿元,主动报告的少缴税款0.31亿元。
(2)没交税也没主动补缴部分,除了补税以外,再处4倍罚款。
包括隐匿收入偷税0.27亿元。
幸好这个基数小,要不然4倍金额会很可观哦。
(3)已交税但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偷税,除补税以外,再处1倍罚款。
涉及的税款是1.16亿元。
(4)晚交税的滞纳金。
四项相加,补税+罚款+滞纳金=13.41亿元。
二、个人所得税规则解读
薇娅被处罚与个人所得税有关。
2.1两类人需按我国法律规定交个人所得税
(1)在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或者没有住所但一年在境内住满天的个人,这类人称居民。
居民个人从境内或境外取得的收入都要交个人所得税。
(2)在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的个人,或没有住所但居住不满天的个人,这类人称非居民。
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收入要交个人所得税,境外收入不在这里交。
2.2个人所得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共有9项,按性质不同归纳如下:
(1)综合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这四项属于综合所得的计税范围。
比如工资、资金,兼职赚外快的劳务费,写书的稿费,有专利给别人使用的专利使用费等属于这种。
居民按照年度合并计税,每年去个税APP上操作一次,就是为这个。
非居所按月或按次计税,因这是少数人群,本文后面将忽略不写。
居民综合所得按年进行综合计算,年计税的基数(应纳税所得额)=年总收入—6万—扣除额。
其中,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按照收入—20%费用=收入80%计算为收入额。
而稿酬收入额再减按70%计算,所以稿酬按56%计算收入额?
综合所得的税率从3%到45%有7个档次,是超额累进税率,如下表:
比如年收入万,这万收入减去扣除额后,按7级不同的税率分别计算。
(2)经营所得
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收入,个人承包或转租收入,个人办学、医疗、咨询、其他有偿服务的所得,按照经营所得交税。
经营所得按年计税,年计税的基数(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损失。
经营所得税率从5到35%有5个档次,也是超额累进税率,如下表:
(3)其他收入
财产租赁,比如房子出租,按次计税,元以内的,减元后按照20%计税;元以上的,减20%后按照20%税率计税,就是收入*80%*20%=收入16%的税。
财产转让,个人所得税=(收入—成本)*20%
比如卖房子、股权属于这类,但卖房子、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还有特殊规则。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如彩票),没有成本可扣,按收入全额的20%计税。
所以,个人所得税有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汇总如下:
薇娅设立了多家个人独资企业,被查的涉及事项,可能是综合所得和经营所得两类,后面分析经营所得。
三、五类主体的特点
市场上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个人、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五种。
3.1五种主体的特点各有不同
(1)个人,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无限责任,交个人所得税,可能涉及增值税。
(2)个体户,个人承担无限责任,交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不交企业所得税。
(3)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承担无限责任,交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不交企业所得税。
(4)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交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不交企业所得税。
(5)公司,个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分到个人后交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各地、不同行业有各种优惠政策。
3.2增值税
增值税是流转税,商品或服务流转过一道就计一道税,本意是对增值的部分计税。
计税方法与企业类型无关,与企业规模有关,有两种计税方法:
一种是普通纳税人
(销售价—进项价)*税率=交税金额,不同业务类型的税率为13%、9%、6%。
二种是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万以下)
考虑到小规模企业不一定能拿到规范的进项票据进行抵扣,所以采用简易计算方法。
销售额×征收率=交税金额。
正常的税率为3%,疫情期间优惠税率是1%,期限到年年底,暂没看到继续延期的信息。
对于月销售额在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季度45万元),还有更优惠的政策,就是免征增值税,期限到年12月31日。
实际的操作时,如果客户方是普通纳税人,需要给对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交1%的增值税。
如果客户方是小规模纳税人,给对方开普通的增值税发票,季度收入不超过45万的增值税是0。
3.3所得税
所得税的本意是对利润征税,对成本不征税。
(1)如果是公司,公司的利润要先交25%的企业所得税,分到个人再交个人所得税。
(2)如果是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本身不交企业所得税,分到投资人后才交个人所得税。
如果是个人投资者,用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要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两层税,如果是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只交一层个人所得税。
A.公司要交两层税,为什么市场上多数经营主体都是公司?
因为公司的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资不抵债都不影响个人财产,股东的责任是承担注册资本的责任,注册资本写了多少元就承担多少元责任。
B.可为什么有人创业失败会连累到个人财产?
法律默认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但股东也可以签协议约定自己承担更多责任。
比如最惨创业者的案例,创始人已经卖掉股权退出公司,后来公司没能成功上市,创始人被法院判决赔投资人3万元。
法律不禁止自己承诺更多责任,创始人自己签的协议约定了超过注册资本的责任,协议签了是要履行的。
C.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都要承担无限责任。
无限责任是不是很可怕?其实也不是,成年人的个人都是承担无限责任的。
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由自己控制,不做大生意、不做危险业务,不随便乱签协议,一般风险可控。
如果乱签协议就很难说了,比如“股权道”分析过一个上市公司的案例:
公司为谈业务签了保密协议,业务没谈成,但公司却因为违反保密协议被判赔7.5亿元。
四、计税方法
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的经营所得税,计算方式都是:(收入—成本)*税率,本意是对利润征税。
收入、成本成为计税的两个关键要素。
收入比较容易计算,但成本怎么计算?怎么说得清楚成本是多少?
对普通企业而言,自己请财务记账,按照记账的结果计税。
但对于小企业而已,本来就没赚几个钱,说不定还亏钱,再请个会计来记账就亏更多了,怎么办?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这样的问题,有了核定征收的方法,而核定征收常见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核定固定金额。
比如一些小餐馆,没有记账,也不知道成本是多少。
税务部门可能参考同行同类水平,给你按照每月元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种是核定固定的征收率。
不知道成本是多少吧?那就按照销售额的10%给你计算利润。
个人所得税=总销售额*10%*税率。
如果按照标准计税,因为企业小,没有发票、没有记账,成本是多少都算不清楚,找不到发票的都可能被算成利润交税,可能还没挣到饭钱就先交所得税,太打击小微企业了。
采用核定征收率的计算方式是,不管你成本是多少,按照你的利润是10%来计税。
这种核定征收的简易计税方法,本意是为了避免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避免误伤小微企业,也减轻小微企业和税务部门计税成本。
薇娅设立的多家个人独资企业,就是采用这种核定征收模式计税的。
五、薇娅涉税事务
薇娅这么有钱,足够请得起专业的财务做帐,应该按照查账征收来交税,不应该属于这种核定征收的适用对象。
被罚1倍的1.16亿元可能就是属于这种,虽然已经按照核定征收方式交了税,但被认定为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偷税少缴。
而且,杭州市税务局网站披露:
经税收大数据分析评估发现,黄薇存在涉嫌重大偷逃税问题,且经税务机关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遂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立案并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
薇娅们是不是以为,弄这么多家个人独资企业按照核定征收交税,就完全没问题了?所以并没补交这部分的税?
薇娅的丈夫说:聘用所谓的专业机构帮我们进行税务统筹合规,但后续发现这些所谓的合法合规的税务统筹均存在问题。
虽然法律不禁止一个人设立多个个人独立企业,但是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不等于一定是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税。
年收入远远超过万元而采用多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来避税,显明违背了立法意图和这种核定征收率征收的本意。
另有5亿多是已经主动补缴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