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消化不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睡姿差那是脾胃在作怪一根艾柱,完胜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才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181211/6706972.html

弓着睡、跪着睡、趴着睡……当你看到宝宝这些千奇百怪的睡姿时,是不是觉得超级可爱?但我要告诉你,这些看似卡哇伊的睡姿,很可能是宝宝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的信号反馈。所以,当宝爸宝妈们遇到这些睡姿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些睡姿给了哪些信号?

通常情况下,小儿睡眠时应该安静、舒坦,头部微汗,呼吸均匀无声,有时小脸蛋上还会出现各种表情。而身体一旦有异常状况,睡姿就会随之改变。

弓着睡:宝宝可能患有肠炎或其他胃肠疾病;

跪着睡:宝宝肠胃有积滞、气滞,通常可以作为积食的表现;

趴着睡:这是脾胃虚寒引发的本能反应,腹部本能地希望找到温暖的地方以睡得舒服;

乱翻身: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般是宝宝胃有宿食的缘故;

……

为什么小儿“脾常不足”?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指出,小儿具有“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点,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其中,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突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相对较重,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再者,小儿“肝常有余”,脾受克抑。因此,小儿易因脾胃功能紊乱而招致脾胃疾病,被称之为“脾常不足”。

小儿“脾常不足”的症状?

1、消瘦或过胖;

2、脸色发青或发*;

3、易流口水或口水过多;

4、舌苔白厚或*厚(*为有热);

5、口唇干或裂(多为脾虚有热);

6、易出现湿疹(湿疹病根在于脾胃虚弱、生湿化热);

7、厌食或饮食过多(无节制);

8、腹部胀大或腹胀有气;

9、排气多或放屁有味;

10、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多、大便质地不好,如蛋花样便、便水、水便分离等);

11、便秘(包括大便干如球状、大便几天一次、大便头干后正常、排便困难等);

12、尿床频繁或小便偏多;

13、腹痛;

……

小儿“脾常不足”,增强运化是关键

绝大多数小儿“脾常不足”的原因在于脾失健运,像厌食、积食、呕吐、腹泻等都是脾胃运化功能较弱的表现。因此,小儿健脾“不在补贵在运”。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小儿来说,健脾关键在于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化功能正常,消化能力就强,就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就能长高长壮。

如何借助艾灸增强小儿脾胃运化?

小儿脾失健运,治疗取穴为:大椎穴、身柱穴、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神阙穴、四缝穴、足三里穴。

1

大椎穴

大椎穴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艾灸大椎穴可补阳气、扶正气,也就是提高免疫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小儿的阳气、正气占据主导地位后,病邪就会逐渐退却,患病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2

身柱穴

身柱穴取自身体支柱之意,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是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在日本医学界,身柱穴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艾灸身柱穴,对于中气(脾胃之气)不足引起的喘息非常有效,对于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

脾俞穴

脾俞穴为脾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脾脏疾病的要穴。艾灸脾俞穴可使脾胃的消化功能旺盛,消化良好,吸收就不会受影响,对小儿厌食效果奇佳。

4

胃俞穴

胃俞穴为胃气输注之处,是治疗胃腑疾病的要穴。艾灸胃俞穴可使胃气充盛,促进胃排空能力,从而产生食欲。

5

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气聚集之处,因此一切消化系统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它得到相应解决。艾灸中脘穴可理顺胃气,让肠胃畅通无阻,运化轻松自如,有效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食滞、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6

神阙穴

神阙穴上面是上焦脾胃,下面是下焦肠腹,正好是人体先天后天互相融合的地方。艾灸神阙穴可健脾益胃、理肠止泻。

7

四缝穴

四缝穴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小儿疳积的神奇穴位。艾灸四缝穴对小儿厌食、挑食效果很好,对于消除积食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8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归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经脉气所发,也是胃之下合穴。艾灸足三里穴能补脾健胃,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进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消除胃肠道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不适症状。

小贴士

关于小儿艾灸,你还需知道这些

1、小儿取穴

很多宝爸宝妈都为小儿取穴不够精准而烦恼,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艾灸作为中医疗法,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在于:穴位不用特别精准。因为艾灸是灸疗一片区域,只要不离开经络(也就是“离穴不离经”),它都能起作用。

2、艾灸时间

一般取决于小儿的年龄、疾病症状和接受程度。

2周岁以内一般建议每穴5分钟;3-5周岁一般建议每穴5-10分钟;温和灸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孩童多敏感体质,建议选用较好艾绒或无烟艾条。随着年龄增长,艾灸时间随之延长。

此外,艾灸时,如果小儿表现得很安静、很配合,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果小儿表现得很烦躁、不配合,可以适当减少时间。

3、艾灸温度

艾灸前,宝爸宝妈要反复试验温度,建议温和灸,不要太热。如果稍热一点,建议距离宝宝稍远一点,保持温度适宜。

4、排病反应

最常见的当属发烧、腹泻、出红疹等状况,此时,可以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的搓痧,搓到小儿微微出汗,而后利用艾灸引热外出。如果出红疹太多或孩子烦躁,可以适当停一停,以减轻孩子的排病反应。

案例分享

女宝:4周岁左右,长期厌食、少食,食后积食、腹胀,经常腹泻、大便溏薄。

这属于典型的脾失健运,治疗原则应以调和脾胃、消食化滞为主。宝妈每天坚持艾灸1个多小时,第7天开始出现排病反应,每晚失眠,持续7天恢复正常,期间有3天伴有发烧症状。从第17天开始,大便逐渐成型,手脚冰凉的症状也逐渐缓解。坚持两个月后,孩子的食欲、体重和身高都有明显增加。现在宝妈改为保健灸,每周2-3次,效果很好。

结语

宝宝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支撑,有一副好脾胃,宝宝才能长高长壮。日常生活中,宝爸宝妈们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