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407/4818305.html前几天我心爱的雨伞,突然“骨折”了,B姐作为一个从不喜新厌旧的人,第一时间就拿着它满街找“大夫”。
然鹅,见*了!今天我踩着12厘米高跷,穿街走巷一上午,居然都见不到一个摊位!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需要的时候它总是无处不在,需要的时候才发现,它早已离我们而去?
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意过,广州这些年经历的改变,所以才让我修一把雨伞都如此困难吗?
追忆广州消失的情怀
//
〝消失的老师傅〞
°修伞师傅°
以前雨伞坏了,不是丢在一旁不闻不问,用新的代替,而是淋着雨都要找一个修伞的师傅帮忙看一看。
万能的修伞师傅总能让雨伞起死回生。
而现在,雨伞坏了就买新的,当我们觉得没有修的必要时,修伞师傅也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挽脸师°
早些年还没有美容院时,爱美女士的都会光顾街上挽脸的技师,一条细棉线和一块白粉扑三两下就把脸上的杂毛清除干净,整个脸看起来光滑细致,清爽许多。
°钟表维修师°
小时候看到钟表师傅拿着个小镊子,几下就把手表分解了,小小的零件,哪里出了问题,钟表师傅拆开之后都一目了然。
那时候手表真的代表了一个人的时间观念,但现在手表已经成了一种装饰品,坏了宁愿买新的,也不愿意修一修。
虽然现在修表师傅现在还会出现在一些小街小巷里。
但可惜的是,这一行当却逐渐衰落。
°老式理发师°
早些年要开发廊,师傅就靠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里弄一张椅子。
剪一次头发也就几块钱,纯粹、原始。
虽说现在不局限,但街头巷尾还能幸运的遇到几个。
°补锅师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
有专门补铁锅的,有专门补搪瓷器皿的,也有专门补铝锅水壶的。
大师傅可以“通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但随着生意萧条,现在已经慢慢消失在城市里,不知道菜市场的角落还能遇见不。
〝消失的夜市〞
°西湖夜市°
当年的西湖夜市人气旺盛,长长嘅路两边一个痴住一个嘅摊档,周围黑孖孖档口叫嚣卖着各种款式时髦的男人衫,女人衫。
°市桥西街°
很大一批番禺人曾在这里白手起家,一件便宜货、一份街边小吃、一张传单、一声叫卖声,它承载了一辈番禺人在这逛街购物的成长。
而如今,风光已不在。
〝消失的地标〞
°大笪地°
这里是地道广味的“平民墟”。
是师奶的淘宝圣地,有多少广州人的童年记忆就是拖着妈妈的手逛笪地。
但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湮没了它,在14年的时候,就被关张撤场了。
°状元坊°
饰品店、刻碟铺、潮服店......曾在这里密密麻麻的排布着。
影贴纸相、打耳钉、淘靓衫,是很多80、90后在状元坊的真实学生写照。
而如今,这里似乎人去楼空,招租广告随处可见,曾经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革新路°
对于80后而言,这里的文具不仅齐全还便宜,到这里采购,似乎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但在07年道路清拆扩建后,这里的盛况就不在了,直到年,曾经的文具一条街,如今就只剩下8家。
一代广州学生的集体回忆就这样逐渐退却。
〝消失的茶楼〞
新花样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有些老字号,却终究挨不过时代的变迁,变成了废墟。
°祥珍楼°
位于中山七路36号(西门口旧当铺宝生大押旁边),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当时这个茶楼开设茶市、饭店,经营礼饼、月饼,又摆设象棋局吸引棋迷,连广州象棋的“四大天王”*松轩、李庆全、卢辉、冯敬旭都曾在这里叹茶捉棋。
年转为国营,文革期间曾改名“东方茶楼”。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中山七路要拓宽不幸被拆了。
°成珠楼°
广州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老字号茶楼,史载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开始营业,有多年历史。
好在成珠楼虽然没了,但在在南华中路一带还有一家“成珠食品店”,是成珠楼老员工盘下来的,一些远近驰名的成珠小凤饼还能吃到。
°西园酒家°
园林式酒家,早在年就开业了,与文园、南园、谟觞齐名,号称广州四大园林酒家。
可惜现在西园酒家已经变成了陶街电器城。
°云香酒楼°
广州人常说:“西有莲香,东有云香。”
其中的云香是位于越秀区东华东路号的知名食肆云香酒楼。
它创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传统粤菜、龙凤礼饼、中秋月饼而著名。
°菜根香°
它原本设在本市西关,可在年广州沦陷后停业,同年迁往韶关。
年搬回广州六榕寺榕荫园内,年由佛门人士杨保洪重新开设,易名为“居士林素菜馆”。
次年才改名为“菜根香素食馆”,年,菜根香素食馆投资百万元重新改造装修,增开早茶市。
04的时候,它结业了,现在变成了药房。
°荣华楼°
荣华楼曾经是广州著名的粤剧茶楼。
80年代初,荣华酒楼的点心师傅方旋精心研制出的荣华麻香酥风靡一时,还曾多次在广州美食节获奖。
到了13年,它就因为经营不善而欠债累累,最终遗憾结业。
°惠如楼°
在广州传统茶楼中,惠如楼的历史仅次于成珠楼。
很多广州人以往中秋佳节都习惯到惠如楼买一盒惠如“贡月”和“五仁月”。
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搬迁至广花二路,苦撑两年后关门停业。
〝消失的2种身份证〞
°°
以这串数字为身份证开头的东山人,他们记得旧东山从前的模样。
12年前的东山区是广州的老城区之一,东起广州大道,西面是越秀区。
05年9月份的时候,东山区被正式摘牌,从此,老东山文化与情怀已经成为历史记忆。
°°
05年的时候,撤销广州市芳村区被撤销,它原来的行*区域,芳村区被划归荔湾区管辖,它正式和荔湾合并为一体。
°消失的中小学°
梅花中学、梅花小学、吉祥路小学、中学、七十九中学、二十五中学、广大实验中学、北京南小学。
第49中学和江南中学合并重组为“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有谁曾是这些学校里的一员?
°消失的路名°
新填地、石岗街、移民市、归德门消失了,永汉路也成了北京路。
太平路何时被换名为人民路了?昔日的东风路被称德宣路了,维新路也没有了,成了今天的起义路。
民国开辟的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丰宁路、长庚路,以及年后修建的虎长路,统统一条龙改成了“人民路”。
带河路,因开拓新马路,成为了康王路。
就算在广州尽人皆知的越秀南的建的地铁站也莫名其妙叫团一大,但仍然有无数人习惯叫它秀南。
°消失的大排档味道°
大排档的味道在任何地方似乎都是一种独有的生活方式,对于广州人而言自然更是不同,在这里可以不在乎吃相,不在乎形象。
男人除大赤膊饮珠啤吹大炮,着住拖鞋嘅大肚腩阿叔表演,微弱嘅路灯光下,大家一起品尝各种粤菜的味道。
而现在的大排档,不是潮汕就是川辣湘辣,不是重庆鸡公煲就是湖北小龙虾。
粤菜味的大排档,鲜少存在了。
°消失的粤语°
粤语长期被矮化成“方言”。
如今说粤语的场合远少于普语,普语就像坐庄一样,掌握了公开场合、服务场合、学校、小区等场合。
这种现象让很多人觉得粤语似乎成了一种“没用的语言”。
长此以往,你们说粤语会不会就此消失?
—END—
编辑、撰文:小猫
▼点击“阅读原文”,享受高品质生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