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仪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92208.html春夏交替时节往往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该时节冷热交替,雨水增多,各类湿邪旺盛,稍微不注意,便会诱发各种不适,其中腹胀、食欲减退、饭后嗳气等肠胃不适最为多见。
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认为这些症状并不是什么大病,“挺一挺”、打个饱嗝就能缓解了,最多自行买些药来服用,但这些人往往在服用药物之后,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呈现加重之势。
现代医疗认为,该时节出现肠胃问题,多与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促胃肠蠕动药、抗生素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于药物进行治疗,但大多数人在治疗后虽有所改善,但也存在容易复发等问题。那么面对该症,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脾胃虚弱是其基本病机
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脾失调所致。脾胃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脾胃健则气机周流不息,脾胃病则气机滞,诸病丛生。
此外,肝主疏泄,调畅脾胃间气机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若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或横逆犯胃而致土壅,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记载:“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因此,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腹胀病位在胃,其发病与脾、肝、胆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其中肝脾不调是腹胀的重要成因,故调和肝脾、理气除胀往往行之有效。
脾阳不升,脾胃失和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上升滋润五脏,并将浊气下降排出;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但是倘若饮食不节或受外部邪气入侵、劳倦久病等因素,都会使脾胃受损。脾虚气陷,胃失和降,体内浊气便无法正常运化,聚集在中焦,因此产生腹胀。
脾胃气虚之顽固腹胀,临床表现为脘痞胀满、满而不痛,晨起腹胀即甚,食后加重,常伴有腹泻、乏力、神疲懒言,舌嫩胖大、或兼见齿痕。治宜健脾升阳益气、实卫固表。
肝气郁结、湿热积滞
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之功。倘若肝气怒而上逆,以致胃失和降成痞。胃主受纳,具有腐熟水谷、传化糟粕的作用,为六腑之一,以通降为顺,脾与胃同属中焦,主运化水谷之功,肝之疏泄失职则横逆犯胃,故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胃三脏。
而由于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易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影响人体气机运行,则两胁肋走窜胀痛;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胃运化失健,则升降失常,脾不升清,运化失司,则腹胀;胃失和降,则纳差;加之多食肥甘厚味,生湿蕴热,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舌苔*腻为湿热征象。
治应审证求因,随证加减
在功能性腹胀的诊治中,脾胃虚弱证是最基础的证型,也是其最常见的证型,但临证过程中并非单一出现。当前的社会环境及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造成患者脾胃虚弱的基础上常常兼夹食积、气郁、湿浊病久者常兼有络瘀,临证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常辅以消食化积、行气消滞、化湿消浊、通络祛瘀之治之。
此外,脾胃并非强脏,久食不慎、情志不遂都会导致脾胃损伤,倘若再受强药猛攻,只会导致症状加重。因此遣方用药时选择平和轻灵的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且在治疗腹胀的过程中不宜一味使用辛燥的药物,长久使用理气药也会损伤脾胃功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寻找一个平衡点,如《温病条辨》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当机体恢复脾胃升降之平衡时,尤其舌脉象恢复常人时不提倡长期服用原方,宜适时停药,注意饮食调护,以壮脾胃之能。
病例分享
患者刘女士,49岁,年1月因腹胀、腹痛、纳差消瘦2年余初诊。自述脘腹胀痛,夜间加重为著,时有两胁胀满及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纳食不馨,饭后上腹不适加重。2年来日渐消瘦,平素常感乏力、倦怠,失眠多年,二便正常。医院行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活检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曾予盐酸伊托必利、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治疗,腹痛症状减轻,但腹胀无改善,效果不佳。
刻下:面色晦滞,毛发、肌肤无光泽,舌淡黯,薄白苔,脉沉细弱。西医诊断:腹胀待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腹胀,辨证为气滞血瘀,胃络瘀阻。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消胀。处方: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香附、红花、蒲*、炙甘草。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腹胀明显改善,夜间睡眠增至6-7h,时有上腹痛、烧心、反酸,食欲欠佳,排气少,舌脉同前。守方去乌药,加丹参、砂仁、青皮,继服14剂。
三诊:腹胀明显改善,夜间可安睡7h,食欲改善,体力有所好转。遂对前方进行调整,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
脾胃并非强脏,季节变化、精神紧张焦虑、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终将伤脾胃,脾胃伤,则无以运化水谷、水液,而成食积、湿浊、瘀血,阻滞气机,气机运转失常而成胀满。治疗上强调审证求因,首先以顾护脾胃功能为主,注意兼证之不同,以消食化积、行气消滞、化湿消浊、通络祛瘀之法进行治疗。
: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乐启生不承担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