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消化不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师名医论中药用透1个方剂名医临 [复制链接]

1#

半夏泻心汤

一、概述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量:半夏半升(洗),*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个(擘)。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主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心下但满而不痛者。

被调查的位名中医中有12位擅用本方。主要为天津、福建、上海、江苏、广东、安徽、山西、四川、内蒙古等地的内科医家。

本方治疗的病症主要有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痞证、呕逆、反胃、噎嗝、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食管癌等;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有消化道症状者。

关于本方的使用指征,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痞、痛、呕、泻:心下痞满,或嘈杂不舒,或脘腹胀满,胃脘烧灼样疼痛,饥饿时即痛,进食后即胀,或脘部怕冷,清涎多,畏进冷饮或得寒痛甚,或心下满而不痛,按之濡,或泛酸烧心,噫气不除者,恶心呕吐,或干呕,口苦口干而粘腻,便溏,或泄泻。②舌脉征象:舌淡,或红,或边尖红,苔白,或白厚腻、*腻、偏*而滑;脉弦,盛细数、弦数。③胃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等。

本方的加减应用情况如下:有3位医家不用大枣,2位不用干姜,1位不用人参。在加味药中有加温中止呕的吴茱萸;有加理气止痛的木香、陈皮、乌药、莪术、肉豆蔻等;也有加清热泻火的蒲公英、连翘、败酱草等;或加白及、生地榆、生大*粉等止血药;加白芍、川芎等活血止痛药;加健脾化湿的*芪、苡仁、荷叶、茯苓等。

方中各药的用量情况:半夏10~15g,多数用10~12g;*芩6~12g,多数用10g;干姜5~10g;人参(多数用*参)10~15g,多数用10g;*连3~10g,多数用6g;甘草6~10g,多数用10g;大枣3~5枚。

关于本方的使用禁忌,医家们认为:胃阴不足证、胃寒气滞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者不宜;妊娠呕吐者不宜用;口苦口渴,腹痛剧烈,大便秘结不通,舌苔*厚,属阳明腑实证者也不宜使用。

二、各家经验

■安徽●马骏

半夏10g,炒*芩10g,干姜6g,*连6g,*参10g,炙甘草6g,大枣4枚。

脾胃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而致的肠胃不和,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等。

胃脘痞满不痛,舌苔*腻,脉弦数。

半夏渴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方为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后,损及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表现出心下痞满不痛,中焦气机不畅,则上为干呕或呕吐,下为肠鸣腹痛下利之证,本方之关键在于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平衡,兼以行气和中,故用于脾胃虚弱而外邪乘虚而入,致使中焦寒热错杂,升降失调的肠胃不和患者,则可使邪去正复,气机升降如常,则诸症得平。

■山西●田隽

半夏、*连、*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慢性胃炎、溃疡病出血、结肠炎、关格。

半夏泻心汤原方加蒲公英30g、连翘15g、吴茱萸6g,治慢性胃炎有良效,特别适用于泛酸烧心、噫气不除者,效果明显。原方加白及10g(打碎先煎10分钟),生地榆15g,生大*粉4g(研细粉冲服2次),治疗溃疡病活动期呕血或便血或大便隐血者有良效。原方加生白芍30g、木香6g、乌药6g,治肝脾失和,胃寒肠热之结肠炎。以上各方中川*连用10~15g,

干姜用6~9g。

非寒热互结证不宜用。曾治一虚寒胃疼患者,用本方后频频呃逆、胃疼加重。遂又以小建中汤加味缓解。故推论实热证亦不宜用。

此方是小柴胡汤加*连、干姜组成,因无半表半里证,不往来寒热,故不用柴胡。*连、干姜大寒大热以解寒热之气,从而使寒热之气不得相结,而痞证得以解除。本方呕逆为主症,故用半夏降逆,以参、草、枣治下后的气虚。故寒热内聚成痞,寒热互见,升降失司者用之必效。蒲公英厚肠胃、连翘止呕恶,其性偏寒凉,故无论浅表性、肥厚性、糜烂性胃炎用之皆效。

■河北●任义

半夏12g,*芩10g,干姜10g,*参10g,炙甘草10g,*连10g,大枣4枚。

胃肠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

呕吐,嗳气,胃脘痞满,舌红苔*。

妊娠呕吐不宜用,以防坠胎。

本方调中降逆,健脾扶正,升降并举,寒温并用,是调治消化系统疾病之良方。

■福建●周维骥

煮半夏10g,川*连10g,*芩10g,木香10g,肉豆蔻(后下)10g,浙贝10g,生*芪15g,吴茱萸6g,甘草6g。

慢性胃痛急性发作期,属寒热错杂型者。

胃脘胀闷疼痛,饥即痛,纳即胀,脉弦,胃镜提示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阳虚且在缓解期者不宜服用,否则胃痛加剧。

本方仅适用于慢性胃痛急性发作期,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

■广东●郑志道

半夏10g,*连6g,*芩10g,*参12g,干姜5g,大枣10g,炙甘草6g。

胃肠疾患属本虚标实、上热下寒,或久服、过服寒凉药,胃气已伤者;年老或年幼患急性胃肠疾病者。

胃脘痞闷,或嘈杂不舒,清涎多,恶心,甚则呕吐,口淡或口苦,舌质淡舌苔偏*而滑者。

若口苦口渴,腹痛剧烈,大便秘结不通,舌苔*厚,属阳明腑实证者,不宜使用。误用后会使腹痛加剧,大便更难排泄。

本方对急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均有较好疗效。

■福建●俞长荣

煮半夏10g,*芩10g,干姜5~6g,*连6g,潞*参10~15g,炙甘草5g,红枣3枚。

伤寒少阳变证以呕、痞、痛为主症者,胃脘久痛(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痞证,呕逆,反胃,噎嗝(食管癌),失眠,腹泻。

本方所治各病症,多属寒热虚实错杂型,若为单纯的寒证、热证、虚证或实证,则非本方所宜。对于失眠,只适用于寒热虚实错杂,肝胃不和所致者。使用本方应随证加减,如胃脘久痛而兼胀者,加砂仁、佛手;兼泛酸,头痛,加吴茱萸;兼胸痞闷,合小陷胸或栀子豉汤。

■内蒙古●康相彬

半夏15g,*芩10g,*连10g,吴茱萸3~10g,川芎10g,莪术10g,干姜6~10g,*参10g,甘草6~15g,茯苓10~15g,陈皮10~15g。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脘痞满或疼痛,口干、苦、粘腻,渴欲饮或不欲饮水,畏进冷饮或得寒痛甚,舌苔白厚腻或*腻之寒热错杂证。

方中吴茱萸用3g,乃取半夏泻心汤与左金丸合方之意,加重辛开苦降之力。当吴茱萸用至10g,可取代干姜之功用。肾阳虚弱明显时,加炮附子10g;便秘时,加生大*;便溏时,可加炒白术10~20g;寒热错杂证有明显痰火内扰时,可加枳实15g,竹茹10g,陈皮15g,茯苓15g,取半夏泻心汤合*连温胆汤之意。

■天津●*文*

半夏12g,*芩10g,干姜5~10g,*参10g,*连6g,大枣5枚,甘草10g。

慢性肾衰、胃痛、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表现脾胃失和、中焦阻滞者。

胃阴不足,胃寒气滞者不宜用,误用则更伤津液或助寒滞。

该方寒热互用,苦辛并用,意在调和脾胃,降逆开痞,故可广泛用于中焦阻滞,脾胃失和之证,对中焦湿热证亦较适合,芩、连苦寒清热燥湿,半夏、干姜辛温通阳燥湿,更有人参、甘草、大枣扶正补虚,还可用于邪实正虚证候。笔者常以该方化裁治疗慢性肾衰,对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有较明显效果。

亲们,这本书方剂部分我们已经整理成资料册啦,目前还在印刷,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可以下单啦。

内容简介如下:

本资料册包含名医临床常用的56个方剂,内容包含概述,及各家经验。

其中各家经验包含了名医的用量,适应范围,禁忌,用方指征,用方体会等等。以下是目录:

一贯煎

二仙汤

二至丸

二陈汤

三仁汤

大柴胡汤

小青龙汤

小柴胡汤

天麻钩藤饮

五苓散

止嗽散

少腹逐瘀汤

丹参饮

乌梅丸

六味地*丸

玉屏风散

平胃散

龙胆泻肝汤

归脾汤

四物汤

四逆散

四君子汤

四妙勇安汤

生脉散

仙方活命饮

白头翁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半夏泻心汤

地*饮子

血府逐瘀汤

阳和汤

苇茎汤

补中益气汤

补阳还五汤

肾气丸

炙甘草汤

参苓白术散

茵陈蒿汤

香砂六君子汤

复元活血汤

保元汤

独活寄生汤

真武汤

桂枝汤

桂枝茯苓丸

桃红四物汤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芪建中汤

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

麻*附子细辛汤

清心莲子饮

清瘟败*饮

温经汤

温胆汤

由于是成品书籍,没有做任何资料改动,仅售元,全国包邮哟(新疆等偏远地区除外)。首先是资料内容确实不错,然后扣除印刷及排版费用,及快递费用,几乎零利润。主要是给想给大家一个福利哟。这本书籍目前市场上已经没有印刷啦。另外大部分文档都是手敲的,整理过程中可能有稍微错别字,介意勿拍。目前只印刷了几套,有需要的加紧下单了哈。

样板如下:

购买流程如下:

1、以华为手机为例,打开应用市场,搜索闲鱼。

2、下载闲鱼APP。

3、这是闲鱼APP的界面。搜索自编教程。

4、排在前面几个的就是本书啦。如果找不到可以往下面看看。

或者可以添加我们客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