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消化不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餐后饱胀,消化不良可能脾胃有ldq [复制链接]

1#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伤则百病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脾胃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

其中,消化不良就属于一种很常见的脾胃疾病,据一项对既往项临床研究共计例病例分析显示,世界范围内,消化不良患病率为21%。

近期来咨询的病友中,就有很多病友的主诉症状为消化不良、腹胀等,今天这期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导致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病因:脾胃湿热,以及调理方法。

消化不良、饱胀不适,可能是脾胃有湿热!

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曰:“六气之中,湿热为患,十之八九”,认为湿热是很多临床疾病的常见病理因素。

在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中,脾胃湿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有学者曾使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脾虚气滞和脾胃湿热为消化不良中最为常见的2类证型。约有22.3%的患者为脾胃湿热证。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与分布均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完成。

而其运化功能主要有二,一为运化腐食饮食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濡养全身各脏腑,打个比方,这就好比脾胃是我们把食物蒸煮和提炼营养成分的反应器,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等物质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功能,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能提取出来,并通过运化功能输送到全身,滋养全身器官和组织。

二为主运化水液,推动气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同时避免生湿生痰。

若脾胃功能受损,运化无力,则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易酿为湿浊;又或者年老体弱,易感外湿,而不论内湿、外湿,皆易困遏脾气,不久蕴而化热,或自身偏食辛辣油腻之品,酿生湿热,湿热之邪郁积中焦,则发为本病。故《灵枢》也有记载:“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

现代社会,不少人常有饮食不节或嗜酒等习惯,而这些因素往往易伤脾胃。历代医家认为,酒属湿热有*之品,味甘、苦辛、性温,有*,若长期过量饮酒,则可致酒*湿热之邪蕴于中焦,致脾胃受损。而饥饱无常,暴饮暴食,或口味偏重,常吃辛辣、油炸之品亦易致脾胃受损,气机失调,运化失常,从而导致湿浊内停,湿邪蕴久化热,进而引起消化不良等症。

因此,这一类消化不良的患者多有脘腹痞满,尤其是餐后饱胀、上腹胀满不适,食少乏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身困重,倦怠嗜卧,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或胃脘灼痛,痞闷,口苦尿*,舌边尖红,苔*厚腻等症状。

1个中医方,清热除湿,摆脱消化不良困扰!

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消化不良,饱胀不适主要是脾胃等脏腑病变形之于外的表现,若脾胃健,则邪不可扰;反之,脾胃失健,则百病由生,故《脾胃论》亦有言:“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所以,对于脾胃湿热所致的消化不良,当以清利脾胃湿热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实际治疗中,可根据实际辨证选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该方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本书记载“湿为胶滞阴邪……唯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该方选芳香化湿,宣通之品,以宣畅气机,透热化湿,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选用该方化裁使用,对于脾胃湿热所致消化不良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消化不良虽说是脾胃病症,但该症往往又会涉及到全身,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中老年人的消化不良症多起病隐匿,加之其身体本就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弱,所以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虚实相合,故在实际的治疗时,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情况,从整体出发随证治疗。

医案分享:

李先生,40岁,自述有间断胃脘部胀满疼痛12年,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胀满、疼痛,无反酸、呃逆,无恶心、呕吐,伴有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有异味,偶有腹部胀满,无腹痛、腹泻,食纳差,大便黏腻不畅。观其舌,可见舌质暗,苔白腻略*。此前检查提示胆囊炎,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阴性。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之证,故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方选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法半夏、厚朴、通草、滑石(先煎)、淡竹叶、陈皮、苍术、茵陈、莱菔子、生甘草,共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二诊时自述服药后胃脘部胀满疼痛感较此前明显减轻,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有异味较前明显减轻,已无腹胀,食欲变好,大便恢复正常。观其舌,舌质暗红,苔白略腻,在上方基础上加茯苓、藿香、佩兰、炒白术,共14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药后2周随访,自述诸症悉除。

本案患者为湿热郁滞,脾失运化,湿浊郁阻,遏而化热,湿阻气机,则胃脘部胀满、疼痛;湿热阻滞中下焦,则口干、口苦、口中黏腻有异味,大便黏腻不畅;脾失运化,则食纳差。故三仁汤加陈皮、苍术、莱菔子以健脾理气和胃,加茵陈、藿香、佩兰、茯苓以利湿化浊,全方合用共奏宣上、畅中、渗下之效,使湿热之邪得以祛除,胃脘部症状缓解。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建议肝火旺盛,从三方面入手,泻肝火,补脾胃!中医: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中医:百病皆因经络堵塞,一味中药泡水喝,通经活血,全身经脉“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