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工人日报记者卢越
公正司法,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善的道德风尚
年,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影响着你我的生活,但正义没有停止它的步伐。
网络大V“辣笔小球”(仇某明)发布微博歪曲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法院以仇某明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8个月。该案的审理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法院保护英烈权益、弘扬英烈精神的坚定立场。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一审宣判,法院以诽谤罪判处郎某某、何某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有力维护了公民合法权益,也再次敲醒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江苏南通老人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法院二审维持原判,认定超市阻拦在合理限度的范围内,同时已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亮明态度:司法不是“和稀泥”。
高铁“霸铺”名誉权纠纷案二审驳回“霸铺”者全部上诉请求,维持原判,表明法律为正当舆论监督“撑腰”。
……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每一个热点案件,都是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人民法院通过公正司法裁判,除了向公众宣传法律知识,也鲜明地向社会表达法律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为每一个公民提供行为指南,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惩戒,让见义勇为者敢为,让伸张正义者有底气。
代表作品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康圆梦」
公正司法守望公平正义
小康圆梦路上,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的内心期待。人民法院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以严格公正司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法治呵护民生福祉
消费者“戴头盔看房”、小区不刷脸不让进……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一些商家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风险。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回应百姓关切,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说“不”。其中明确,处理自然人人脸信息必须征得自然人或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对于违反单独同意,或强迫、变相强迫自然人同意处理其人脸信息的,构成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除了随意“采脸”,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也深恶痛绝。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多发,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7亿元。
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大事。为进一步依法严厉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今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最高法指出,全方位、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是不仅要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还要斩断其犯罪链条,铲除其周边犯罪黑灰色产业链,坚决依法从严从快打击“两卡”犯罪分子,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让纳税人安心
3月15日,最高法发布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在小米科技公司等与中山奔腾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江苏高院判决对小米科技公司、小米通讯公司主张的万元赔偿额予以全额支持,明确传递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强烈信号。
为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加强中外驰名商标保护,规范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与保护,制裁假冒商标、恶意抢注、搭车模仿等商标侵权行为。依法审理著作权案件,加强著作权保护,切实提高侵权违法代价。
让纳税人安心。最高法大力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工作,并于今年5月发布第三批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如在“和睦家”与“和睦佳”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依法惩治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商誉的行为,加强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长沙某投资有限公司保全执行案中,依法解除超标的查封,在能够实现保全目的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当事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通过典型案例的发布,向全社会传递和释放了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正能量,切实增强企业家人身及财产财富安全感。
年,最高法直接调卷审查了段琪桂职务侵占申诉案、赵玉南合同诈骗申诉案等一批涉产权刑事案件。其中,段琪桂案因原判确有错误,已指令广东高院再审。同时,积极指导全国法院依法甄别纠正一批涉产权案件,如广东冉方贤职务侵占案、河北肖*诈骗案、湖北洁达公司逃税案等,均再审改判无罪。
据统计,年,全国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34件56人,使一批企业和企业家甩掉了包袱,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公正裁判引领社会风尚
今年3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同步直播“老人偷拿鸡蛋猝死案”,当庭宣判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年6月13日,67岁的谷某在超市购物时,口袋里放了两个鸡蛋未结账便欲离开,超市店员将其拦下询问,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谷某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超市赔偿38万余元。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求。谷某家属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维持“不用赔”的判决结果,不让经营者为违法行为买单,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被称为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公正、高效、便民司法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司法裁判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功能,是实现案件*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热点案件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
★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范人脸识别应用
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必须征得单独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处理自然人人脸信息,必须征得自然人或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对于违反单独同意,或强迫、变相强迫自然人同意处理其人脸信息的,构成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一些经营者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侵害自然人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引发社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