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是药都有毒,有利必有弊……”还说:“善治者,治皮毛,内务大病,病在皮毛,首选外治,慎言内调。”
传统中医的非药物疗法(灸法、针法、推经点穴法、刺血法、刮法、罐法等等)成为无药治病之术的根本大法。”而这其中,艾灸对于治疗疾病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如果不懂艾灸,艾灸时又不会正确选择穴位,反而会害人害己,又如何解除病痛,更别提救人性命了。
而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穴位就是一味中药,用穴如用药,君臣佐使,用的得当效果立竿见影。因此艾灸如何选择穴位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难题。今天掌门师兄分享一个根据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经典选穴办法,如果掌握了“子母补泻”的方法,相信在养生治病的道路上就会豁然开朗。
何为艾灸子母补泻法则?《难经》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素问集证》说:“所谓子母补泻者,济母益其不足,寻子平其有余。”依古法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穴治疗。这里提到了实和虚的概念,那么就让我们先来区分一下病症的虚实之分。
何为虚证?何为实证?
1、虚证
虚证的形成,无外乎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天正气不足,第二种情况是久病伤到正气了,还有一种情况如出血过多、失精、流汗太多,或者是外邪入侵(如各种病毒)导致“精气夺则虚”。很多慢性病的患者以虚证居多。
虚症的人往往正气不足,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各方面的机能也有退化。虚症的人通常看起来面白唇淡、精神气也不足、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小便次数过多、舌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临床上又把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具体的分别,今天在这里就不再展开,掌握大体的原则就可以了。总的来说,虚证主要是因为各脏腑的功能不足。
2、实证
实证的形成,也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平时身体素质还是很好的,因外邪入侵(比如病毒啊细菌啊什么)而暴病,也可以理解为急性病症。第二种是体内的气血机制有障碍,引起的病变,比如说急性肝炎、虫积、消化不良、气滞血瘀等等。
实证的话,外邪入侵的脏腑不同,表现也会不一样,总的来说是,邪气比较厉害,正气比较衰弱,正邪处于激烈争斗中,治疗的手法是“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实则泻之”。说清楚了虚证和实证的区别,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艾灸的子母补泻法则到底是什么概念。
何为艾灸母子补泻法则?
在说明母子补泻法则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人体的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为什么要说五输穴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所谓的母子,是来源于阴阳五行的理论。何为五行?运用在穴位上,简单理解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我们的经络对应五行分别为:肝经属木,心经属火,脾经属土,肺经属金,肾经属水。经络中五腧穴对应五行分别为: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所谓的母子补泻疗法了。简单的来说,根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疾病。总体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下面我们就以肺经来具体举例说明(其他经络以此类推):
一、肺经实证
对于肺经的实证,艾灸治疗时,根据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有两种取穴方法,一种就是取本经的穴位,第二种就是取其子经上的穴位。
1、本经子母取穴法:
以肺经实证为例,咳喘胸满,肺经合穴是尺泽穴,主气逆、对痛症治疗效力非凡。肺属金,而合穴属水,金生水,因此尺泽穴是肺经的“子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方法,艾灸尺泽穴对于肺经实证疗效颇佳。
2、子母经取穴法
仍以肺经实证为例,肺属“金”,肾属“水”,肾经就是肺经的“子经”,根据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可在肾经选取“金”之“子”即属“水”的合穴阴谷。
简单来说,子母经疗法就是用子母经的本穴,所谓本穴即穴的五行属性,与本经的五行属性相同的穴。阴谷穴就是肾经的本穴。
因此对于肺经实证,艾灸治疗时,取穴尺泽穴+阴谷穴就是一个经典而又实效的组合,对于病情的治疗有确切的效果。
二、肺经虚证
对于肺经的虚证,艾灸治疗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也有两种有效的方法,一种就是取本经的穴位,第二种就是取其母经上的穴位。
1、本经子母取穴法:
具体来说肺属“金”,太渊穴是肺经的输穴,属土,而土生金,因此太渊穴就是肺经的母穴。
2、子母经取穴法
肺经属“金”,而脾经属土,因此脾经是肺经的母经,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艾灸治疗肺经虚证时,可以取脾经的“本穴”,也就是脾经上五行属土的相应穴位,而输穴属土,所以可以取脾经的输穴:三阴交。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因此对于肺经虚证,艾灸治疗时,取穴太源穴+三阴交,又是一个经典而又实效的组合,对于病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以此方法艾灸可以事半功倍,其他各个脏腑的疾病,可以用子母取穴法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