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
一、蟹池建造。蟹池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底淤泥少、多草、位置较僻静的场所,要求排灌方便、通电、通路。蟹池的大小和形状不限,数百平方米至数十亩均可,一般以亩较适宜,池水深.5米即可。蟹池底要求平整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一般还要在出水口前挖一圆形或方形的集蟹底槽,槽深厘米,面积平方米,在排水捕蟹时,河蟹顺流聚集于蟹槽中。四周池埂应是土质,并有较缓的坡度,坡上植草,以便河蟹蜕壳、栖息和觅食。 蟹池建设的关键是防逃设施。围栏材料要求光滑而紧实,周边既无供蟹足支撑的锐角和向上攀附的基,又要考虑成本低和取材方便。常用的防逃设施为砖墙,砖墙里面要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 此外,给排水设施在蟹池的建设中也是重要的项目之一。进水管道应高于池面悬空伸向池中,以免池蟹沿着管道逃跑,如进水直接开口于池埂面上,要设置不锈钢围栏。 二、蟹种放养 1、清塘消*。蟹种放养前,可先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腐殖质和淤泥,曝晒池底,清除凶猛鱼类和鳖。投入前半个月,可在池底放水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 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即可消*,进一步杀灭残余的野杂鱼,又可提高池水的pH值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 2、灌水投草。放养蟹种前,蟹池应灌注新水和投放水草。如在初春放蟹,最初仅灌浅水,水深0.米,以利池水升温,以后逐渐加深,蟹池放水后就可投放各种水草,这样既可起到洁净水质的作用,又可做幼蟹的饲料以及栖息场所。 3、蟹种投放。蟹种投放的季节,江淮流域宜在早春,其他地区依水温而定,水温℃时即可开始投放。放养数量取决于幼蟹的规格和秋季预期达到的收获规格和产量,如预期每亩收获150克规格的成蟹千克,所投放的幼蟹平均体重为30克,那么每亩需要放养只。在2、3月份的投放量一般为每亩只,计千克,亩产量可达千克。 三、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河蟹在天然水域,主要摄食水生植物和有机碎屑。 在人工饲养情况下,饲料的数量和种类对河蟹的生长影响很大。植物性饲料有苦草、金鱼藻、南瓜、青菜、甘薯、稻谷、麦类和玉米;动物性饲料有螺、蚌、鱼、虾、昆虫及其幼虫、蚯蚓、蝇蛆、蚕蛹、屠宰的下脚料;商品饲料包括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芝麻饼、豆渣和特制的人工配合饲料。此外,适当地配比投喂螺蚌类和在饲料中增加一些钙质也有利于河蟹的生长蜕壳。 2、投饵数量。饲养河蟹的投饲量应依据水温、天气、水质、不同种类饲料的饵料系数、池蟹大小及其实际摄食情况而定。当水温为℃时,河蟹开始摄食,10℃以上时摄食能力增强,因此需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加大投饵量。天气晴朗,水质清新,投饵量可增加;天气阴雨,水质恶化,投饵量应减少,甚至停喂。饲喂水菜等粗饲料时,投饵量应大大增加;饲喂动物性饲料或商品饲料,投饵量可适当减少。同时还应根据当天的池蟹摄食状况,决定第2天的投饲量。投喂时间应在傍晚,以适应河蟹夜间觅食的习性,投喂的方法,可将饲料直接投放于水位线偏上的池坡上,或在池岸边架设食台。 3、日常管理。早晨巡塘主要观察蟹池水质和食物剩余状况。如河蟹在岸上经久不下水,或受惊下水又立即爬至池坡岸上,或池蟹停食等,都表明池水恶化或严重缺氧,应立即采取增氧、捞除剩余变质的食物等急救措施。傍晚巡塘主要观察池蟹摄食情况,检查蟹池围栏设施,察看是否有河蟹逃逸。 4、水质控制。蟹池水位应随着水温的上升和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加深,到6月份水深可加至1.5米。饲养河蟹的水色要求清淡,透明度高,河蟹喜欢在微碱性的水中生活,池水的pH值宜控制在7- 8.5之间,如饲养过程中水质偏酸可施用生石灰调到微碱性。月是河蟹迅速生长季节。蟹池要定期换池水,经常加注新水,依池水水质状况,每周或每10 天换水1//3,保证河蟹在清新、溶氧高的水中良好生长。#p#分页标题#e# 5、敌害防除。鼠害是池塘养蟹的最大敌害。清塘时应及时建好或整修好防鼠设施,如将砖围矮墙的盖板伸向蟹池外测,防止老鼠由墙外跳入;在围栏设施的外侧施放药饵、鼠笼等各种方法来杀老鼠。此外,还需从蟹池内捞去青蛙及蝌蚪,捕捉水蛇、鳖等对河蟹有害的动物。 四、池蟹捕捞。江淮流域一般到9月中下旬,河蟹即能起捕。这时的河蟹往往正是成熟蜕壳,或是刚蜕壳的软壳蟹,河蟹的蟹*(肝脏和性腺)不饱满,蟹肉未壮实,且气温尚高,运输死亡率一般都高达50%。如果到了12月份,虽然蟹壳坚硬,蟹肉壮实,运输成活率高,但蟹中肝脏所贮存的营养成分已逐渐因性腺发育而被吸收,故其品质是越往后越差。因此适宜的捕捞与上市季节应是月间。 池蟹捕捞的最好方法是排水捕捞。因自建的蟹池池底倾斜,在排水口前设有集蟹底槽,只要排干池水,利用成熟河蟹秋季降河生殖洄游的生态习性,顺水而下,汇集于蟹槽中,就可用手抄在槽中捕捞,甚为方便,但这种作法难以一次捕尽,可以再注入少量新水,再次排干捕捞,重复次。最后,下池手工捕捉,就可基本捕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