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家长会害娃!可惜常识不够,一粒药让孩子没了命!
可惜!因为家长给娃错误方式用药,最终孩子抢救无效死亡,才18个月大。选对药很重要,会用药更重要!
相信不少有经验的妈妈们在判断出病情轻微时,选择在家用药治疗。只是宝宝用药误区太多,家长们都躲得开么?bb
用药误区
1、重复用药
比如家里备的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家长去药店又开了氨酚黄那敏颗粒类药物。
家长们认为一个是退烧药,一个是感冒药,可以一起吃。巧合的是这类药物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但这么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摄入过量,给孩子带来肝脏损伤的风险。
在家吃自己备的药时,一定要看药品说明书,药物成分相同的不要一起吃,避免用药重复。
家里只备一种退烧药,首选布洛芬。因为儿童常用感冒药里面很少会含有布洛芬,降低了重复用药的风险。
要明白饭前吃、饭后吃和空腹吃到底什么意思
空腹:指8个小时以上没有进食的状态,第二天早饭前就属于空腹。
饭前:是指进食前10-30分钟;饭后:是指进食后15-30分钟。
补铁制剂,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因为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这样的反应。当然也有不强调这样要求的,特别是对于宝宝来说,母乳或奶粉就是孩子的食物。
2、用药剂量不准确
由于市场上药物缺乏儿童剂型,很多处方药说明书都写成“儿童酌减”或12岁以下儿童服1/6等,造成家长给孩子吃药很随意,正确的做法是按公斤体重加以计算。
临床常用的计量方法是,按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多数药物标出了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只要知道患儿体重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药物用量。
如果吃药时没条件测体重,可以参照这种办法:婴儿6个月前体重=月龄×0.6+3(公斤),7-12个月体重=月龄×0.5+3.6(公斤),1岁以上体重=年龄×2+8(公斤)。
如:某小儿5岁,需服红霉素,其体重为:5×2+8=18公斤。
3、症状减轻就停药
根据症状停药主要决定所患疾病的种类,有些常见疾病,比如:感冒流涕、咽痛、打喷嚏、轻微咳嗽,呕吐、消化不良、病毒性腹泻、发热等,可以在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
特殊疾病,比如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疾病、严重的脏器感染、激素治疗的各种疾病等,绝对不能仅根据症状随便减停药物的,医生要结合疾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减停方案。
4、溶解在奶中吃药
除非说明书明确指出可以这样服用,否则不建议牛奶冲服。
因为,母乳或牛奶中的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可能会跟药物化学结构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5、立刻吃
病情需要的时候再服用,不需要一直吃。
比如退烧药就是这个吃法,当宝宝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服药,不发烧的时候就不用吃。
如果说明书上面没有这些要求,记住不要自作主张,这个时候请咨询专业的药师或医师。
6、别人家孩子用药效果好,也给自家孩子用
别人家孩子效果好,自己家孩子可能不一定有效果。因此,不能盲目听其他家长的建议!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功能尚不完善,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家长要注意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标有“OTC”专用标识。
儿童选药要尽量选用儿童剂型,如无儿童剂型,不能擅作主张把成人药减量服用,要严格按医嘱服药。
儿童用药前,家长应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
提倡“能口服不静滴”的原则,不要盲目用药。
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医嘱;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无需使用时,勿擅自使用,避免滥用。
更多育儿教育内容,育儿健康内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