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莫名其妙肚子痛
看看中医怎么治
林惠强
.09.05
导读:腹痛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有时症状较轻,或小朋友表达不清楚等原因,常常被家长忽视。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小儿腹痛的问题呢?治疗上又有怎样的优势?日常又有那些小方法来治疗腹痛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林医生怎么说。
腹痛是脾胃运化出现失常的症状之一。反复的腹痛大多伴随消化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等。因此,小儿脾胃问题,乃后天之本,是解决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需要得到重视。
我治疗的小儿各类急慢性腹痛至少千例以上。除一些有器质性问题或不明原因顽固型的腹痛患者,大部分均基本治愈。小儿腹痛的病机有很多,以下试举数例讲解。
案例一输液后的腹痛女孩
这是一例起于腹泻伴高热,在医院输液一周后出现的腹痛病例。
小女孩6岁,母亲诉,于春节时因腹泻,伴高热不退,医院输液,反复治疗一周腹泻高热方退。但自此之后半年来胃肠明显变差,常常诉说腹痛,伴随脾气急躁、消瘦、面色黯*等。
诊见两脉象细弱,右关尤弱,中取弦象。舌尖红。
断为脾虚木克。投四君子加四逆散加减。
首诊服用6副,腹痛稍减,睡眠、磨牙有好转。脉象如前。
思之舌前红,性偏急躁,呈中下虚寒、外象燥热格局,符合厥阴风木之象。遂改投乌梅丸温下清上并用,以乌梅丸原方合入四逆散。
二诊再用5副,半月后来诊,诉腹痛大减,餐后痞胀亦大减,胃口增加,入睡转快,各项情况明显好转。外出旅游一周,饮食不甚规律,亦未见明显不适,所备胃肠药丸未用。
三诊两脉明显转宽润。用前方再间断服用12副,腹痛遂除,纳食正常,无它不适。嘱停药。
半年后因他事来诊,父母喜告曰:自上几次调理后体重增加,面色转润,个子长高。
案例二伤食引发急性腹痛呕吐女孩
这是一例伤食后腹痛,伴随作吐的3周多女孩。
母亲诉,昨晚突见作吐十余次,饮水亦吐。至今日上午,吐稍缓,但见腹痛不休。
触腹见:脐左上有一痞块,按之较硬而胀,直径约3公分。痞块当是在横结肠与降结肠之间。因食积大肠,阻塞不通,故致腹痛不休;阻隔胃与大肠降机,故致呕吐。当下其食积即可愈。
考虑频频作吐喂药困难。先用外治法治之。
嘱药房用紫油桂粉2克,与姜汁和藿香正气水各半,调和成泥,贴敷脐部。让患儿于诊疗床静躺休息。约贴敷半小时后,脐左硬块渐渐转至少腹部位。此积块已至降结肠与直肠之间。痞积一下,诸症必定顿除。
再嘱母亲至家中,用蜂蜜与麻油各一勺,混打至匀和,于饭前服下。再予小半夏汤合厚朴三物汤2副。于饮蜜油后服用。
次日父亲来电诉,饮下油蜜水并中药一次后,于当晚时欲登厕,蹲厕较久,最后解下五六个糞球,腹痛顿除。诸症均失。次日未见不适,惟稍疲乏。
嘱调摄饮食,待其自我恢复。
其父事后诉,此次生病前,曾进食一块过期沙琪玛,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案例三受寒腹痛
素来体质虚寒的6岁男孩,因腹痛一天来诊。脉象较细弱,偏迟。面色白。病起于天寒开暖气,全身汗湿受寒之后。
因素知体质,嘱先服自制成药附子理中丸2粒(一粒10克)。再开具附子理中汤加川椒2副。
当晚9点,母亲来电诉,丸药服后腹痛减轻,继服汤药半副,药入口半小时腹痛即失,现下诉畏寒、头胀、少汗。
此是太阴寒邪,欲转从太阳出表。嘱所剩半副药入麻*细辛再煎,于今晚服下。
次日头痛即解,腹痛未作,唯精神略差。嘱饮食调养将息。剩下一副留下备用。
此男孩自3岁起即就诊于余,现已十二岁。属于典型太少虚寒体质。每腹痛大类如此,用附子理中汤,常能一剂知,二剂愈,甚至未尽剂而愈。
辨识体质,在治病时也很重要。往往疾病会朝向其体质的方向转归。因此,首诊患者,我往往看诊较久,盖需辨识其体质矣。
案例四饭后腹痛女孩
7周岁女孩。
于吃饭时或饭后诉腹痛多年,偶伴饭后欲登厕。
胃纳量一般,纳食不快,晨起口气偏重。大便不干,日一行。医院检查多次未见明显异常。
察见面色偏白,目下偏黯。一派虚寒面象。
右关大,而重取弱。左脉弦郁。
诊为:脾土虚寒,肝木不畅不能疏土。予附子理中汤合入四逆散加减。
首诊用6副,服后腹痛大为减轻,约三四个月未发。
于半年后又作再来复诊。诊脉总体如前,左关脉弦郁有减,右关仍重取弱。
于上方加减再用,重用白术*参以扶脾气。再开6副。
此患儿于服药后未再来诊。其后其母介绍友人小儿来诊,诉服药后腹痛已少作。
按语
小儿的脾胃问题,我临床总结,大多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积食、喂养问题
积食已是当前小儿群体的常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小儿的食量是多多益善。殊不知,过食必伤及脾胃。“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辨别小儿是否积食的几个要点:
A是否腹胀
B是否口气常臭、舌苔厚
C是否大便甚臭或秽或干结难解
只要其中的二项符合,积食的可能性就极大。诸位家长注意。“损之则愈”。
02
因生病过度用药问题
感冒发热、咽痛咳嗽,因为这些病过度服药造成的腹痛不在少数。但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很多人,(甚至包括临床医生),都不一定认为是由此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部位,大体在我们中医认为的“太阳”、“手太阴”两个部位。如果小儿体质中气足尚好;如果中气不足,或先天体弱小儿,过度用药,特别是寒凉之品(如抗生素或过于寒凉中药),马上就会导致疾病内陷,变生成为内在的脾胃病。最常见的莫过于腹痛、厌食等。中医上称之为“邪陷太阴脾”,太阴病的典型症状即是“腹痛、呕吐、下利”等。如前第一案,即是过量用药导致的慢性腹痛病案。
小孩一生病,家长就特别着急。因此很容易成为过度医疗的群体。这类案例,我在临床见之甚多,尤其是这几年。但大部分家长并不知情。有些临床医生也失于诊察,往往越治越坏。我临床发现,大凡容易生病的孩子,基本都有过度医疗的病史。
这一点应当要引起广大民众的重视。
03
不良生活习惯问题
冰饮、空调等大量制冷物品的出现,导致当今社会全民寒化。再加上运动减少(注:运动本即是阳气升发的过程),阳气就更加衰弱。西方人食冰食冷,乃与其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相匹配,并且西方人提倡运动,也能调剂饮食寒凉之弊。
小儿为稚阳升发之体,犹如春天万物的生发,必须温暖湿润,如果稚阳被伤,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受阻碍,出现升发不及的状态,如生长发育迟缓、脾胃虚弱、手足冰冷(血液循环不畅)等,造成各类疾病。
日常腹痛处理小方法
治疗方法可以选用艾灸、食疗、推拿等。
急性腹痛,辨别是哪种性质
如是受寒腹痛,可以艾灸神厥(肚脐眼),或饮热姜汤。外加用茶油精油推按脐周部位,大多能起到止痛效果。
如是积食腹痛,加强腹部的按揉,将积胀处推开。可加服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以调节肠胃胀气。
慢性腹痛
如是积食,可以选用平和、长期的推拿,如揉四缝、揉板门,或者缓慢的推腹等。或者常用炒三仙(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煎水随饮。
如是体寒患儿,可以长期用艾条悬灸,坚持使用,必然有效。或常食胡椒炖猪肚汤亦有效。
如是脾胃虚弱者,可用四神(莲子、淮山、芡实、茯苓或白术),煮粥或煎水常服。或可用瘦肉炖食太子参或*参。
脾胃虚寒者,可以选用*芪炖牛肉。曾诊一患儿四五日不食,用*芪10克炖牛肉二两,两次胃口即恢复。
注:以上药物建议使用量(以3周岁小儿为例,每加一岁,可增1克剂量。3周岁以下,以3周岁一半量)
*参太子参*芪5克。
四神各5克。
炒三仙各3克
香砂六君丸2克
生姜2片
-END-
林惠强
主治中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毕业。专注中医临床近十年,曾得擅治急危重症的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亲身指导。临症重视临床实效而少空谈,多年来广猎各科杂病,形成全面的诊疗经验。
擅长治疗: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胃病、结肠炎;失眠头痛、风湿类关节病;小儿厌食、胃肠虚弱、生长发育迟缓;女性孕前调理、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各类杂症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
咨询请加林惠强医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