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故对脾胃病的治疗和研究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学说。在脾胃学说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疗效独特,目前涉及的病种覆盖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方面面。而独具代表性的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
1.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一个月或在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近年来该病已成为临床诊治研究的热点。西药治疗本病没有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处理,包括促胃肠动力、保护胃黏膜、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抗焦虑和抗抑郁等,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以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病位在胃,而又涉及肝脾两脏,治疗以疏肝和胃、温中健脾为主。常用方剂有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平胃散等。
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缓解症状明显,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完整性,与西药相比具有更经济、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