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舒服叫挖耳,
如羽毛拂过面颊,
心都痒痒的.....
如果挖出一大坨耳屎,
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很多人因此沉迷于掏耳朵不能自拔,
还觉得掏得越干净越好,
隔三岔五给耳朵“搞卫生”。
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看
真没必要!
而且经常有人掏着掏着
就出事了......
普通人眼中的耳屎,在耳鼻喉科医生眼中却是保护耳朵的铠甲。
耳屎学名“耵聍”,富含油脂,在外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负责抵御各种物质带来的细菌、病*侵害;外界吹进耳朵的尘埃颗粒或不慎飞入的昆虫也由于耳屎的存在而无法伤害鼓膜;更重要的是耳屎还可以缓冲声波保护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使外耳道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耳屎不断产生不会越来越多吗?
健康的外耳道自身具有清洁能力,即使不去清理,耳屎自己也会排出来。随着人的咀嚼、说话及张闭口(如打哈欠等)时,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多余的耳屎就排出去了。
很多人因为耳屎带有“屎”字就觉得是不卫生的表现,一定要把它清理干净,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如果使用棉花棒或挖耳勺很可能将耳屎推入外耳道深处,堆积于外耳道深处不易排出的耳屎时间久了会形成栓塞,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不正确的挖耳还可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重则导致外耳道胆脂瘤。
平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耳朵健康呢?
尽可能保持耳朵干燥,游泳时使用游泳帽、耳塞等。耳朵如果不慎进水,将耳朵朝下,用力拉耳垂,使水顺利流出,或者用干棉签将水吸出。记住干棉签深度不宜超过1.5厘米。还可以试试吹风机干燥外耳道,注意吹风机的风速和温度都要调到最低档,并与耳朵保持一定距离。
什么情况下需要来就医呢?
在外耳道内耵聍聚积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堵塞外耳道内,称耵聍栓塞,未完全堵塞外耳道者,多无症状,可有局部瘙痒感。完全堵塞外耳道时,耳闷胀不适,伴听力下降,有时可有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耳鸣。可伴眩晕,下颌关节活动时可有耳痛。进水膨胀后有胀痛,伴感染则疼痛剧烈,这时就一定要来耳鼻喉科看病,让我们专业的医生为您掏耳朵。
提醒专家:
范彬彬,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曾于中国医院进修,从事耳鼻喉科专业10余年,年08月至年01月支援新疆医疗工作。擅长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鼻窦炎、鼻息肉及慢性扁桃体炎、小儿鼾症的手术治疗。荣获全国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记功一次,同时获得辽宁第五批优秀援疆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中国医科大学第十临床学院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