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化不良?
通常认为上腹部不适、尤其餐后上腹饱胀的症状,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或餐后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等,可称为消化不良。器质性化不良(OD),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胰腺炎、胆道疾病等
胆囊切除后消化功能减退有哪些原因?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胆囊具有浓缩和控制胆汁排泄的作用。正常胆汁中的高浓度胆汁酸可以作为一种化学调节剂来降低脂肪表面的张力,使脂肪裂解成直径小至单位为微米的脂肪微滴,增加了脂肪与消化液中胰脂肪酶的接触几率;另外,胆汁酸可以与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形成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将其送到小肠粘膜表面,这样对人体消化和吸收脂肪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切除胆囊后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有:(1)胆囊切除后,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并没有经过胆囊的加工、处理,浓度明显下降,即为稀释的胆汁,因此肠道内胆汁酸、胆盐的成分较术前是明显减少的,致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出现问题。而且,而且肠道正常的酸碱度和生理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另外,有研究发现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易引起肠功能紊乱。
肠道中存在复杂的肠道菌群帮助消化(2)胆囊切除术后,胃肠激素、胃电生理出现异常,影响胃蠕动、排空,造成从胃到球部、降部的协同运动出现紊乱现象,肝胆疾病的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胆汁反流,胆切术后更明显,加之不管进食与否,大量胆汁不断进入十二指肠,较术前更易发生反流。抑酸药、抗酸药、促动力药、消化酶在治疗胆切术后消化不良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而且中草药治疗反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另外患者消化不适在某些时候与情绪、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调整生活状态、放松心情、音乐治疗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3)胆囊切除后,消化酶不足或活性下降,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质和量的均有下降、餐后胆汁排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胆汁向肠内的排放与进食关联性减小等各种原因而影响消化过程,以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缓解消化道不适的效果,消化酶应具有一些特质。医院里常用的消化酶种类繁多,以前用的如胰酶肠溶片、多酶片等。新一代的消化酶制剂中代表药物得每通、达吉等有较强的抗酸性,保证不同活性的酶可以在胃肠道的不同地方发挥作用,疗效好。
总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减退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恢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反复就医,复诊率高。针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出现,应积极寻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而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应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