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仅6分钟,平台上四种面额的餐饮消费券已被全部领取完毕,这是美团7月18日上午11点统计的数据结果。
7月18日上午10点开始,北京面向全市消费者发放餐饮消费券,由*府和提供餐饮类服务的平台企业共同出资,推出外卖类、到店类、养老助残类三种消费券累计1亿元,惠及在京消费者及餐饮企业。分析认为,消费券的发放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拉动、餐饮行业的复苏以及消费者意愿的提升都有很大好处。
类似*策不仅能刺激消费端,更能拉动产业端,为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注入流动性。就在一个多月前,去哪里找钱,是游乐设施供应商王刚最头痛的问题。他拿出纸笔,开始“一毛一毛”地算账。
入行即赶上旅游行业爆发的风口,这位以乐园拍照系统打开局面的创业者一直“财大气粗”,以致在业内以“爱做赔钱生意”闻名。直到年春天,上海各大景区因疫情封控关闭,不想“躺平”的王刚决定转战线上。新项目需要投入,而公司已经几个月没有进账,他这才开始一笔一笔地罗列收入、支出,盘点应付和应收。算完账,他接受了:想活着?先找钱吧。
企业艰难自救之时,国务院从财*、货币金融、稳投资促销费等六方面部署33条稳经济一揽子*策措施(下称“国务院33条”)。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与*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打乱了中国正常的经济复苏过程,现在要把火重新烧起来。”
要“点火”,没有什么比“快”更重要。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一结束,北京、河北、湖北、江苏、浙江等14省份和直辖市当即就召开了本省市的部署会议。会议次日,上海、山西、福建等5省市亦开会落实部署。同一天,国务院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
2月7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的一家企业内,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图/新华
5月29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围绕全力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等4个板块,推出50条具体措施。其中,“助企纾困”排在第一位,并在国务院*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实施力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期表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稳消费上。“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当务之急。”他建议,下半年的经济*策重心放在稳消费信心、稳市场主体上,尤其是要促进服务业恢复,稳定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信心。
退税:高效的资金投放通道
*策一落地,王刚立刻申请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断炊”数月,有了这笔钱,过了眼前这一关,他才能找来更多钱,进而重启公司和停滞的项目。身在文旅行业,王刚的公司规模不大,资产较轻,退回的税款有几万元,但他依然不会掉以轻心,“现在哪怕是10万块,我都会好好沟通,争取晚点付出去”。
今年3月21日,财*部和税务总局已经联合发布《财*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策实施力度的公告》(下称“14号公告”),将先进制造业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六个重点行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退还在年4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留抵税额,将增量留抵税额返还比例从60%提高到%,扩大后的退税*策还取消了“连续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的退税门槛,执行期限为年12月31日前。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策力度”被排在“国务院33条”的第一位。王刚所在的文、体、娱行业,与农林牧渔、住宿餐饮等共7个行业,亦被纳入增值税留抵退税的范围。
“我们稳消费,中央没有给每个人发现金的渠道,重开一个渠道非常困难。通过地方*府层层下发,发到村里,再发到每个人手里,这里面会不会有跑冒滴漏?非常难讲。但监管部门与企业有直接联系,可以把钱发给企业,企业再发给员工。”在乔宝云看来,扩大后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策是将资金投向市场的高效通道。
按照国务院要求,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各地要在6月30日前基本完成集中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国务院33条”显示,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6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如皋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正在向纳税人落实留抵退税*策。图/中新
由于当前各地土地出让的收入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在经济波动较为严重的当下,地方*府在落地稳经济举措时,能力受限。“有些地方能做到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就不错了。”乔宝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么扩大后的留抵退税*策是否会给地方财*带来压力?
“税款是由中央直达到我们县里,地方可能要垫付很小一部分。”江西某县财*局长钟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过去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按照现行的中央和地方财*体制来分担,这就意味着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因为增值税的分享办法就是各自分享50%,所以退税分担也是50%。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中央财*在现行税制负担50%退税资金的基础上,又安排了1.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以支持基层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三保”。
“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中央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也就是说中央肯定还要承担中央的部分;地方承担的部分,中央通过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支持,确保不因为地方财力的影响使退税*策打折扣。”财*部副部长许宏才今年3月23日表示。
“我们现在算下来,中央对地方补助比例平均超过82%。也就是说,在留抵退税形成的总减收当中,因为中央先承担了50%,再补82%,实际上地方承担了50%当中的18%,按总量算是9%。”许宏才介绍,在具体分配时,为了保证*策更好落实,中央财*向小微企业和县区倾斜,所有的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中央全部补助90%,其他的企业补助低于82%;对县区当地负担的直接减收,分成县区、市和省,按照不同的级次,对县区减收补90%,省、市则低于82%。
3月21日,财*部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亿元。4月28日,财*部又下达第二批项资金合计亿元,以支持地方落实好其他减税降费*策,弥补*策性减收,缓解财*收支矛盾,促进县区财*平稳运行。其中,其他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亿元,补充县区财力专项资金亿元。
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最大限度减少地方财*落实*策的阻力后,此次退税的重点和难点就变成如何保证时效。为此,财*部、国家税务总局4月17日发布公告,要求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策实施进度,在4月底和6月底前集中退还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的基础上,将六大行业中型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由此前的7月开始申请提前至5月,将大型企业的存量留抵退税由此前的10月开始申请提前至6月。
“按照中央要求,退税要在上半年落地,因为市场主体确实非常困难。但实际上要退的进项留抵是从年分税制改革开始起算的,28年了,时间非常久远,累积下来的进项留抵都要退,有些款项很难核实,工作量非常大。各级*府领导都抓得很紧,钱要第一时间给到市场主体,会计师要夜以继日,经常干到凌晨两三点,负责*策的工作人员也非常辛苦。”钟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7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将年7月份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时间延长至7月份最后一个工作日,以保障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行业范围*策顺利实施,方便纳税人申请办理留抵退税。
保落地:先退税,后稽查
“专管员清明假期加班挨个通知让退”“专管员连续打好几个电话让退”,小红书上,许多企业主和公司财务都分享了自己被税务局“催退”的经历。
“我们有很多方式把退税的*策和办理流程推送给企业。线下有纳税人学堂,线上有网格化管理和电子税务局,每个行业我们也都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