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外界的气温大多在10~30度之间浮动,万物复苏的同时,也是“暗藏杀机”,冷热温差大风多,这种自然环境变化频繁,忽冷忽热,容易让身体跟不上气候的变化,引起各种身体问题的发生。
而且气温渐渐回暖,是细菌或病*大量繁殖生长和传播的时间,尤其是呼吸道问题和肠胃问题,对于抵抗力比较弱的孩子和中老年,每年春季都要格外注意,如果温度变化,衣服添减不及时,不注重卫生,那么就可能让病*有可乘之机,诱发呼吸道、腹泻等。
加上如果我们在冬天阳气没有闭藏好,保养不到位,身体就容易受到风邪、寒邪或是病*的侵犯,加上我们现在的饮食不规律,频繁熬夜,都会导致身体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身体越来越虚弱。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些都与风邪有着莫大的关系。《*帝内经》里曾言:“风者,万病之始也。”春末夏初风大,人体的毛孔此时又是处于舒张的状态,暖风能长驱直下,单独的风邪可能不足为据,但若是一旦与寒、湿、热勾结起来,那危害是极大的。
而且风会让病*传播的更广,只要风一吹,带有病*的粉尘,飞沫等污染物,就会传播的更广。
什么类型的人,更容易招惹上病*?
那有的朋友就会说,为啥有的人面对这些就没事,经常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天天在外面玩,和自己的孩子也是一个学校上学,一个食堂吃饭,但是自己家孩子就是三天两头闹毛病,小问题不断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个人自身的体质不一样,我们身体内部的环境不一样,有的人气血足,阳气足,即使有点病*会使风寒,身体自身的阳气,会把这些风寒或病*扼杀在萌芽中,自己就解决了,根本不会有反应。
而本身阳气不足的人,相当于身体的防卫机制弱,病*或是风寒进来后,就会大肆侵袭,它们也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这就是为啥病*总是找体虚,身体瘀堵之人的原因,因为他们的身体更容易入侵,也没有足够的阳气去压制它们。
之前在老师身边时,老师就曾说,阳气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抵抗力强弱的关键,你看那些看着很壮,吃啥都不会拉肚子,脸色红润的人,他们体内的阳气无一例外,都很充足,而且经脉没有瘀堵,体内的环境非常棒。
而总是喊着身体这疼那痛,一点风寒就头疼,感冒的人,往往都是体内阳气不足,尤其是喜欢吃寒凉的,脾胃有积食的,还有就是经络瘀堵,气血瘀滞的人,都是病*或是风邪的首要“攻击”目标。
那么导致阳气不足的原因,无外乎是以下这4点。
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古人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保持一致的作息,实则是养精固本,减少身体的亏损。熬夜是非常损耗阳气的事情,日复一日的熬夜,会导致我们掉发、阳气流失,所以中医提倡,在“亥子丑”这三个时辰必须入睡,只有这样才能养护生命的根基。
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寒凉之物,最容易损伤脾胃,这些寒湿积藏在身体中,脾阳就会受损,导致我们消化不良,运化出现问题,也就是吃进去的食物,没有办法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气血,还会导致体内的痰湿丛生,气血越来越差,脾胃越来越堵,这些寒凉还会进入到我们的经络之中,堵塞经络,让气血运行受到瘀阻。
加上我们又喜欢吃夜宵,吃一些肥甘厚腻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但是却加重了脾胃负担,偶尔吃个一两次没什么,但若长期如此,脾胃迟早罢工。
当身体的气血少了,自然阳气升发也会受到干扰,非常容易出现腹泻、拉肚子、腹部胀气、胃疼等问题。
像是甜食容易生痰,脾胃虚弱,代谢水湿的能力也会下降,那么脾胃痰湿越来越多,就会损伤阳气。再如辛辣之物,嗜辣很容易导致精神亢奋,加快阳气耗散,导致阳气亏虚。
运动不当,阳气外散
动能生阳,也能耗阳,运动有节,可以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阳气尚足之人,比如像是久坐不动的白领,应酬太多的人,以及经常有食积的中年人。
但若是久病初愈或是身体一直很差的人,就不要一直运动了,运动以后阳气会外散,让身体变得更差,所以阳气严重不足的人,建议先食补,养一养阳气,之后再慢慢恢复运动。
工作烦劳,阳气外张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也会损耗阳气,精气神入不敷出,身体每况愈下,所以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保证了身体,才是继续工作的本钱。
以上这四点,都会让我们的阳气外泄、流失,让身体越来越虚弱,给了风邪乃至病*可趁之机。
提升阳气的4个方法,把病*拒之体外
第一招:疏通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位于我们的背部,统领一身阳气,又称阳脉之海。督脉的主干从会阴部发出后,沿着人体背部的正中线由下而上循行,到了头顶入脑,再沿头部前正中线向下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过人中,到达上颌牙齿。
分享一个方法,自测自己的督脉通不通。站立,在不影响平衡的前提下,向前弯腰,背部如果高低不平,这说明督脉有瘀堵。
因为脊柱是侧弯的,所以督脉就可能会出现折屈、离位、牵拉、堵塞和拘挛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从而导致督脉中的阳气流通和输布受到影响。
当我们的督脉瘀堵不通时,后背就容易疼,翻身起床都感觉费力,当按压时,疼痛的范围是成片的。
平时我们可以经常做一做这个小动作,能够帮我们疏通督脉。
坐在椅子三分之一的地方,然后,两只手放在身后,支撑时候,上半身微向上拱起,会感觉到后背很紧。摆好这个姿势之后,两肩用力向后夹,让后背更紧张一些,会有点儿疼,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
这个方法叫“夹脊法”,就是对脊柱的一个刺激,说白了,是对督脉的一个刺激。这种瞬间的紧张和放松,强行地激活了由于长年在椅子上窝着而瘀滞在后背的阳气。
当然,如果觉得这个方法见效慢,想要当场见效,那么可以试试推跷术,这是古中医的一种方法,也是当时跟在老师身边时,老师的独门方法。
它不同于普通的推拿,跷是一种手法,可以驱走体内淤积的寒湿,让热量进入到身体,走经络,驱风、寒、湿、堵、瘀、邪、燥。
也是拨筋整骨的一种方式,如果寒气、浊气、废气长期滞留在体内,就会形成结节、气结、筋结,这些会导致经络瘀堵,阳气无法通行,而推跷的要点,就是找到身体的一个跷点,把里面的湿寒热燥都给跷起,之后再去推刮,比推拿刮痧,更深层,是走经络的。
疏通督脉也可以用到推跷术,在脊椎最高处两边一侧指宽,是内经,横指(1.5寸)过来,是外经,沿着这两条经推刮即可。
注意:脊柱的正上方不要推刮哦。刮完之后可以用一条热毛巾敷在我们的背后,有利于把热量补进身体,这样疏通的效果也会更好。
我们的督脉畅通了,全身的阳气源头也就不愁啦,后续再用任何方法去补阳气,都会有很大的效果。
第二招:站桩升阳,护阳气
清晨站桩是非常好的补阳、升阳方法。所谓想要气机畅,先从站桩起,它可以调动全身的气机,疏通身体,温补阳气。看似简单,却受益无穷,所谓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站桩的根本是让人气机中和,让虚实整合,让虚实附根互动。
分享一种最基本的站桩,注意饭前饭后一小时不要站桩。
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
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身体:上身挺直,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
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等哆嗦劲儿过去慢慢就好了。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
站上一会儿就会觉得四肢发热,这是体内的气机开始循环了,我们能自然感受到体内的气在运动,经络开始连通,甚至还会出现“蚁走”的感觉。
慢慢体内气机通畅了,阳气也就补进来了,最好是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户外站桩,吸收天地之气,在阳光下站,效果更好。
第三招:活血化瘀,常食这4物
除了从外补阳气,内部的疏通也很重要,尤其是我们经常吃得寒凉,穿得寒凉,心情不好,气滞血瘀的朋友,体内瘀堵不通,那么即使补阳的方法再好,也无法真正补进来。
体内血瘀重的,就要常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帮助我们从内部疏通血瘀。那么有疏通以及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有哪些呢?
当归,当归有活血化瘀,调经理气的作用,十分擅长化血瘀。
三七,三七也有化瘀活血的作用,只不过它一般需要打粉后,用水或是牛奶冲泡饮用,一般体内轻度的血瘀可以用三七泡水喝,也可以把它和山楂、枸杞等食材一起冲泡。
山楂,山楂性温,活血行气,又化瘀,清代《本草备要》中记载:“(山楂)泻破气,消积,散瘀,化痰。”
鸡内金,鸡内金是鸡胗中一层坚硬的*色角质壁,甚至化瘀消积的效果比山楂还要强,我们都知道鸡什么都吃,甚至是石子、沙粒,而吃进去的这些都能被消化排出,其中鸡内金功不可没。
民国大医张锡钝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说,“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用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故而我们无论是脾胃瘀堵,或是身体其他地方有了瘀堵,吃点鸡内金都不会出错。
不知道如何吃的,可以按照这个食谱,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食方哦。
当归蛋
取2个鸡蛋、15克当归、10克香附,将它们全都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后煮10分钟。鸡蛋煮熟后取去剥壳,然后放回锅中改用中小火再煮10分钟,晾凉后即可食用。
其中当归活血化瘀,香附是疏肝解郁的,这两者搭配,对于血瘀或是情绪不好的肝气郁结都有帮助,这个一般体内血瘀较轻的,一个月吃一次就可以了,如果经常痛经的女性,可以在经前吃上一个。
山楂六物膏
疏通身体瘀滞的时候,山楂和鸡内金一般不要单用,合起来用效果更强,而且还能借助山楂酸甜的口感掩盖鸡内金本身的腥苦味儿。
准备鲜山楂克,陈皮、茯苓、麦芽、淮山药各15克,鸡内金19克,冰糖克,将所有的食材清洗后,浸泡2小时,之后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小火慢熬1小时以上,之后滤掉食物残渣,留下汤汁,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继续熬制半小时,等到汤浓稠时可以出锅。
这样一道酸甜营养的山楂六物膏就做好啦。如果懒得自己熬制,也可以备上点这种开盖即食的山楂六物膏,简单方便,随开随吃,冷藏保存即可。
配料有鸡内金、山楂、茯苓、麦芽、陈皮、山药,又加入了冰糖调和味道。从山楂的去核、清洗、榨汁、过滤,到另外4种食材的挑选、配比、融合,再到熬制、反复过滤等8道工序,才能制出这醇厚的山楂六物膏。
里面的食材都是可以常吃的,比如这个鸡内金,属于血肉之品,常吃也没啥副作用,而且它能帮我们疏通身体,无论是血瘀、湿寒或是食积,都能疏散掉。
山楂活血化瘀,而且味道酸酸甜甜,我们小时候吃的山楂制品,主料可都是它哦。
陈皮性温,有独特的芳香,能让滞住的气运行,有散和泄的性质。
山药健脾益气,只有脾胃的功能上去了,气血化生才有足够的动力,否则气血亏损,我们也非常容易血瘀。
茯苓祛湿降浊,能把体内瘀阻的浊物都清理走。再加上麦芽也是行气的,辅助茯苓排浊。
这个方子是地地道道的食方,老幼皆宜,熬制这种膏滋,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字,要有耐心,低温慢熬,出来的膏滋才营养,口感才好,熬膏至少要48小时起步,把所有的食材中的营养精华全都融到这一瓶膏中。
而且熬制的时候一定要用鲜果,通常20斤的鲜果山楂才能熬出1斤的六物膏。从舀出的状态就能看到,非常浓稠,有着长长的拉丝,没有添加任何的增稠剂、防腐剂,都是低温慢熬出来的,老人孩子都能放心吃。
吃起来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因为有了冰糖调和,味道没有那么酸,还充斥着山楂的清香,怀山药淡淡的甘甜味儿,以及陈皮独特的清香。
一般吃六物膏,可以涂抹在面包上吃,如果觉得这样味道比较浓,喜欢清淡一些的,就可以用温水化开后当饮品来喝,酸甜开胃又解腻,关键是疏通之力很好。
注意:膏中含有山楂和麦芽等物,孕妇不宜食用。
第四招:养好脾胃,阳气足
我们上面提到,造成阳气不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贪食寒凉,现代的美食太多了,而且寒凉的更多,冰淇淋、果饮、蔬果、生鲜刺身等等,很多都是带有很重寒湿气的,这时候最遭罪的就是我们的脾胃了。
脾胃喜欢干燥、温暖,而这些寒凉的食物会把脾胃所处的环境搞的又湿又冷,所以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温暖的食材,把这些湿寒的东西赶出去,发散掉。
那什么食材最适合呢?我觉得当属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擅长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而且还有杀菌的作用,是非常不错的助阳之品,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胃经)的阳气,当早晨气血流注于阳明经时,吃点生姜,能够生发胃气,增进食欲,健脾升阳。
道医认为,姜助阳的作用非常强,所以自古就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
生姜作用虽好,但很多人觉得它辛辣刺激,难以入口,而且也担心春天吃姜会上火,所以在此分享一个生姜的经典吃法,既不会上火,而且还能削弱它的辣味儿,变得不那么刺激。做起来十分简单,经济实惠。
这个吃法就是醋泡姜,也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推荐的生姜吃法,路老先生已经年过百岁,但依旧思维清晰,身体硬朗,与日复一日吃醋泡姜有很大的关系,体内的阳气足了,身体可不就硬朗了,也不容易闹毛病。
我们在做醋泡姜的时候注意,姜要选嫩的,醋要选陈的,生姜性热,最能温运脾阳,健脾开胃,入的也是胃经和脾经,升阳散寒,升脾阳、益胃阳,尤其是用醋泡过之后,酸味可以敛阳,让内阳不要太虚。
制作方法:嫩姜洗干净,不用去皮,切成薄片;把水分挤出去,晾干,也可以用厨房纸吸一吸,姜片尽量让它干燥就行;放入玻璃管中,把醋倒进去,没过姜片就可以了,密封保存。
每天早上吃2片,这一天的阳气都提升起来的,但最好在早上7~9点之间吃,这时候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候,最能升阳,还能增进食欲。
醋是酸的,有收敛作用,可以收敛一部分姜的辛热之性,吃了也不容易上火哦。入口姜和醋完全融为一体,很脆,酸中带着微辣,入口嚼一嚼,一股温热就在口中化开了,顺着喉咙慢慢到胃中,暖暖的,特别舒服。
如果懒得自己动手,或是想尝尝不一样的醋泡生姜,那可以试试这款用铜陵白姜腌制的醋泡姜,原料的差别往往决定了口感,白姜是铜陵当地的特产,色白鲜嫩,汁多渣少,味辣但是不呛口。
在当地,很多人拿它当水果吃,用它制作出来的醋泡姜,更鲜、更嫩、味道更正宗。
为了保留住生姜鲜嫩的口感,在挖出后经过简单的修剪便拿去加工,配料也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只有白姜、食醋、白砂糖、食盐和纯净水,全程手作,最大限度保留了姜的鲜嫩营养。
咬上一口,十分脆嫩,而且含水量很高,几乎没有纤维渣滓,辣而不呛,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感觉全身都暖起来了。
平时我们喜欢吃海鲜、瓜果或是一些寒凉食物,都可以蘸着这个姜醋来吃,能中和掉很大一部分寒性,让我们不用消耗过多的脾阳去温煦食物,反而姜还能补一补我们流失掉的脾阳。
春末夏初病*肆虐,风寒风热交替,养好自身的阳气,抵御一些外来之邪。